找到相关内容593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远大师念佛思想所依据的主要经典考辨

    莲社高贤传》及《佛祖统纪》卷26载,慧远大师在来庐山的头十一年曾三次见到阿弥陀佛,但却不告诉别人。只是到了临圆寂前七天,又以定中见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等,佛告之曰:“我以本愿力故,来安慰汝。汝后七日,当生...

    杨净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4781205.html
  • 生死的省思 —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

    的灵感,佛祖的加被,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,彷佛「生﹑老﹑病﹑死﹑…」等人生大事终究要回归到宗教的版图。实则生老病死自古以来即是普遍性的(universal)人生问题,而非只是宗教问题,无论男女老少﹑贫富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4581389.html
  • 五台山佛教知识介绍

    书经一藏送至五台山菩萨院供养,“每 岁度僧50人,令事清修”(同上)。太平兴国五年(980)正月,又下诏:“重修五台十寺。 十寺者,真容、华严、寿宁、兴国、竹林、金阁、法华、秘密、灵境、大贤”(《佛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42681764.html
  •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(1)

    1000)的觅得啰,大中祥符九年(1016)的妙德等。他们先后带来了许多梵经和佛舍利、菩提树、画像等。都受到当时宋朝政府的隆重礼遇(见《大中祥符法宝录》等八、十,《佛祖统纪》卷四十四)。   在殖民主义者...僧人,尚有沙门无相,原为新罗王子;沙门无漏,原亦新罗国王之子;新罗高僧地藏,原为新罗王族。   朝鲜在高丽王朝时,佛法仍很兴盛。据《佛祖通载》卷二十六记载:杭州永明寺智觉延寿撰《宗镜录》一百卷及诗偈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181885.html
  • 五台山佛教乐舞戏曲文化钩沉

    无遮大会。据《大唐西域记》卷5 载:7 世纪印度戒日王曾邀请玄奘参加在曲女城举行的无遮大会,此地“五岁一设无遮大会,倾竭府库惠施群有”。大会期间,佛俗僧众在一起尽兴举办各种活动。《佛祖统纪》卷37记载...

    黎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881893.html
  • 朱子所理解的佛教思想──以心性意涵与修持工夫为讨论中心

    语录》,《卍续藏》第一一八册,台北市:新文丰出版公司,1983年版。   (宋)志盘,《佛祖统纪》,《大正藏》第四十九册,台北市:新文丰出版公司,1983年版。   (宋)蕴闻编,《大慧普觉禅师...

    黄莹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0482075.html
  • 明末曹洞殿军--永觉元贤禅师研究

    宋·祖琇 《卍续藏》137册   《五灯会元》 宋·普济 《卍续藏》138册   《林间录》 宋·惠洪觉范 《卍续藏》148册   《佛祖历代通载》 元·念常 《大正藏》49册   《敕修百丈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13982346.html
  • 慧远大师——西方净土的早期信仰者

    慧远在净土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  在东晋后期,南方佛教界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庐山东林寺的慧远。他在净土思想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地位。南宋宗晓《乐邦文类》卷三和志磬《佛祖统纪》卷二十六都推尊他为净土初祖。 ...

    谢路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40282435.html
  • 台州海外交往史

    陵江阳(今江苏扬州)人,曾从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 章安灌顶的弟子、荆州玉泉寺的弘景律师学习戒律和天台教义,因此鉴真实际上是章安灌顶(智者大师的高足)的再传弟子(宋释志磐《佛祖统纪》卷10)。唐天宝三年(...金五百两购求该抄本,以献国王。”(中村新太郎《日中两千年》引)后日本朝廷令日本天台宗总本山比睿山延历寺天台座主觉庆 抄写天台教典,遣人送归天台山。《佛祖统记》卷8所载羲寂“网罗教典,去珠复还”,亦指...

    周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60482853.html
  • 死亡的艺术——慧律法师

    比较有意义。 释迦牟尼佛把生命奉献出去,也是为了超越自己的束缚,不是要众生的回馈。今天我们就是对布施的观念不正确,才会仅仅落入人天的福报;有所求的布施,要求佛祖保佑如何、如何,这种布施就不能达到中道的...痛不欲生,她却没有埋怨过一句佛陀没保佑她;她无法礼拜时,就站著落泪说:“佛祖,弟子就是缺乏虔诚,业障才会如此深重。”合掌后再拜。医生叫她不可以再拜了,但她仍然礼拜,一点也不在乎死亡;死对她来讲非常的平淡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85783377.html